十年品牌·安全自营

走进孩子世界 宝宝到底害怕什么

美国月子中心 2014/06/23

  宝宝脱离母体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离开一直生存的安静世界,往往对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充满恐惧。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宝宝哭,那么宝宝哭,很大部分是源于害怕。那么,宝宝到底害怕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探究一下宝宝到底在害怕什么?
  
  恐惧一:较大的噪音
  害怕噪音一般是6个月前的宝宝。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妈妈们可以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关门声等,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踢走恐惧,妈妈应该这样做: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宝宝,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开声源。当宝宝长大一些后,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二:打针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那个会咬人的小针头。
  踢走恐惧,妈妈应该这样做: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然后告诉宝宝,娃娃生病了给娃娃打针是为了娃娃能健康成长。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三:和妈妈短暂分离
  妈妈是陪着宝宝长大的最重要的一个人。所以宝宝都很习惯妈妈在身边,但是妈妈总是要去上班的,而和妈妈的短暂分离,往往会让宝宝嚎啕大哭。宝宝就是不想妈妈离开,时刻陪着自己就最好了。
  踢走恐惧,妈妈应该这样做:
  在宝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妈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妈离开时都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妈妈要去哪,什么时候回来。可以在和宝宝分开时,让宝宝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他和妈妈分离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减少与妈妈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四:怕生人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小孩很怕生。平时活泼可爱,但是一到陌生人面前就“哑”了,只会躲在妈妈后面。那是因为宝宝由于对陌生人不了解,从心里会出现抵触心态。
  踢走恐惧,妈妈应该这样做: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持续到2岁左右。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不要勉强宝宝接受陌生人的亲密动作。父母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宝外出和小朋友玩耍,引导宝宝每主动跟邻居朋友打招呼,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五:怕黑
  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都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所以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往往把从电视,图书看到的妖魔鬼怪和现实混为一体,再加上有的父母经常说“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踢走恐惧,妈妈应该这样做: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可能很多父母都觉得宝宝害怕的这些东西都是很小儿科的,但是请你们不要忘了,他只是一个小宝宝,没有经历过我们经历的事情,所以,他会对那些未知的事情感觉到恐惧。而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进孩子世界,了解宝宝最深层的恐惧,帮助宝宝踢走恐惧。


上一篇: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去“爱”    下一篇:孕妇禁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