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品牌·安全自营

好工作不留给中国人 下一代的出路在哪里?

编辑 2016/08/10

    最近一篇来自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老师》的文章再次引发了国民对中国教育的深思,陈教授对中国人在美国的工作现状以及中国的教育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美国现状   好工作不留给中国人
 
    无法胜任教职工作 他们不想再培养中国博士生了
 
    陈教授在其文章中提到,前不久跟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谈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说他们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都表现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以2015年为例,美国的前30名金融系毕业的博士中,来自中国的不少,但找教职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学院,那个大学当然不错,可是,这么多中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美国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
 
    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这种级别的美国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个中国人CEO。公司副总裁一级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只是美国企业界里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反差这么大,在大学里也如此。比如,几年前美国主要商学院中,有12个在选拔招聘商学院院长,其中有10个给了印度裔聘书,没有一个给中国裔。
 
    谷歌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中国人只有硬本领   欠缺“软实力”
 
    中国留学生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结果会如此失望,跟美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高材生差别那么大呢?
 
    “听话” 在中国是褒义,在美国是贬义
 
    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儒家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了目前这种结果,我们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这种文化烙印实际是中国人一辈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到哪里都吃亏。
 
    在中国,别人说“你的孩子好听话”是对你子女的表扬。而在美国,从来没有美国人以这种话去夸奖人家孩子,因为美国人会认为“听话”“顺从”是贬义,是没有个性的表现,因此,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的。
 
    中国人只有“硬本领”  难以成为领袖人物
 
    中国人从小就狠抓各项学科的专业知识,学得扎实牢固,在世界各种数理化大赛中中国学生总是能异军突起,获得很好的名次,中国人的“硬本领”很强,也很看重这方面的培养。
 
    但这样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世界需要“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在国际竞争中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等“软实力”。
 
    观念改变   年轻父母为下一代寻出路
 
    陈教授的担忧引起国人深思。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们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的人生,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开始尝试西化教育。力求让孩子“软硬兼具”为下一代寻找立足于国际竞争中的出路。
 
    砸钱培养  提升软实力—— 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各种早教机构遍地开花,可见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一些专为培养孩子各项“软实力”的早教机构,暑假夏令营逐渐受到家长的热捧,如“儿童情商培养”、“儿童领导力”夏令营等,皆在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领导能力。虽然价格昂贵,但注重孩子“软实力”的家长舍得花这份钱。
 
    私立学校  接轨国际—— 一些好的私立学校,特别是国际学校,从教学理念,教师引进,课程安排,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学校完全同步并轨,孩子在里面能接受到发达教育的熏陶,同时也接受扎实的基础学科教育。正因为私立学校的这些优势,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私立学校成为父母日渐追逐的目标。如今好的私立学校不仅仅是高昂的学费,也要孩子本身各项能力出众才能就读。
 
    赴美生子  曲线拼教育—— 一些更开明的父母,开始另辟路径,去美国生孩子,直接给孩子一个美国身份,享受领先的美国教育资源。“赴美生子”这是一个近几年逐渐火热的词,随着国民家庭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和推崇这样一种生育方式,为的是给孩子更好的环境,教育,社会文化。总之,为了下一代,他们愿意折腾自己,曲线拼教育,为孩子谋出路。
 
    那些生在美国的孩子   能否有更好的筹码?
 
    对那些选择赴美生子的家庭来说,这种选择最终是否对孩子有利,他们的下一代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客观分析,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在美国生孩子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在国内上幼儿园或小学,中学时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这样孩子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扎实系统的学到了数理化等“硬本领”,也能在性格形成时期接受完全美国化的教育,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与西方文化接轨,学到了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吃香的“软本领”。
 
    这比起上大学时前往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多了更多的“软实力”,当然,他们还有一个留学生无法比拟的“硬件”——美国身份,这种认同感,不但能让其更快融入美国圈子,同时对于某些重要工作岗位,大公司也更愿意交给一个“美国人”。


上一篇:赴美生子爸妈们,一定要懂美国奶粉(知道这五大品牌就够了)    下一篇:五险变四险,赴美生子的妈妈还能领取生育津贴吗?